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网络 >> 微软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共赢

2018-10-05 08:39:08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共赢 12月12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3年以来的总体情况。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综合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耿六成表示,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3年来,在保障受水区居民生活用水、修复和改善生态环境、应急抗旱排涝等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社会、经济、生态等综合效益,是我国节约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示范工程。

据统计,3公安部长人民日报刊文谈禁毒工作
年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受益人口超过1亿。

南水北调工程从2002年12月27日开工,历经12年艰苦奋战,东、中线一期工程先后于2013年11月15日、2014年12月12日通水,如期实现了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建设目标。

南水北调工程从根本上改变了受水区供水格局,提高了沿线40多座城市的供水保证率。

工程通水以来,水质教育部制定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
总体向好,东线工程水质稳定在规划的Ⅲ类标准,中线工程水质稳定在Ⅱ类标准及以上。

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中线受水区水质明显改善。

南水北调成败在水质。

跟你钱有关多省市公积金提取将有大变化
为了强化水质保护,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和地方,严格落实各项规划和措施,如期实现东、中两线治污环保目标。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环保司司长苏克敬说,“十一五”“十二五”时期,国家通过实施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投资180多亿元用于丹江口工业点源面源污染治理、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开展北京、天津与水源区的对口协作,北京对口湖北、河南,天津对口陕西,截至2017年底,北京、天津共支持水源区30多亿元600多个项目,形成南北共建、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中央建立了中线水源区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国家制定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明确了库区的功能定位,进一步促进水源区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特别是绿色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效果。

南水北调工程通过实施调水和治污工程,在生态文明建设和保障生态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监测分析,2015年至2016年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位回升0.5米,实现了16年来首次回升。

南来之水还为受水区水环境保障贡献力量。

中线工程为北京市补充清水,保证了卢沟桥、颐和园和城区等重点区域的水质安全。

记者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采访时了解到,随着河南南阳、湖北十堰和陕西安康等地相继建立起一些治理水源污染的长效机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水源保护区已深入人心。

目前,中线水源区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上升势头,“十二五”时期,水源区年均GDP增长10.2%,实现了中线生态环境改善、水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同步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倒逼沿线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开创了重点流域治污工作新模式。

在工程建设期间,南水北调水源区和沿线地区加大治污环保力度,投资数百亿元进行水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沿线地区在加大水污染治理的同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关停并转了数千家污染严重的企业,严格环境准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发展了一批新型生态环保产业。

例如,在南水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