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娱乐八卦 >> 妹子

十九大党代表潘志荣-草原上的-泥腿子-检察官

2018-10-06 14:35:10
十九大党代表潘志荣:草原上的"泥腿子"检察官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模范检察官、CCTV2016年度法治人物、第六届感动内蒙古人物、2017年度群众最喜爱的人民检察官……潘志荣说专家金融监管要设禁区防范化解风险需法治保
:“荣誉背后,是鼓励和鞭策,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我将不负重托,继续工作在最基础的检察室岗位上,尽自己一点微薄之力。

”中国网新闻10月13日讯(记者 胡永平)他扎根祖国北疆草原30年,踏遍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走北京市脑卒中急救地图更新7家医院有调整
遍全旗77个嘎查和行政村,巡访过980多个牧场点与3400多户农牧民;他刻苦研读,虚心请教,从一个“汉鸭子”成为地道的“蒙汉通”。

他熟练运用蒙文蒙语为蒙古族兄弟释法说理,而且对牧民是有求必应,被大伙亲切称为“一叫通”;他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工作在基层农牧区,化解矛盾纠纷近百起,被牧民群众亲切称为“游牧检察官”。

他就是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茂旗人民检察院一名汉族检察官——潘志荣。

上月,他又被评为群众最喜欢的基层检察官。

他是牧民心中的好“安达”达茂旗是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乡,条件艰苦,气候恶劣。

潘志荣不是没有机会调回市区工作,家人不是没有劝他换一换工作环境,但他依然执着地选择坚守。

和他同批入院的老同事,有不少人已经走上领导岗位,但潘志荣从不攀比。

他常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就应该到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去,哪里最需要我,我就去哪里。

”潘志荣笃信“脚上的泥越多,离牧民们的心就越近”。

从城镇到乡村,从农区到牧区,从一个检察室再到另一个检察室,潘志荣每天的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

冬季的草原,进入农闲时节,一些农牧民开始“猫冬”,而潘志荣却更加忙碌。

潘志荣说,农闲正是普法时。

走牧点进毡房、进村入户“串亲戚”,不论走到哪里,他的包里都装满普法手册、检察职能宣传册、警示教育手册等资料。

为方便服务农牧民群众,他专门制作发放了5000多张蒙汉双语“检民联系卡”,始终兑现中日加紧协商安倍访华事宜外媒关系转暖新迹
24小时不关手机的承诺,被群众称为“一叫通”。

他每年接到农牧民诉求电话近200次,次次均细心答复。

他心里时刻记挂着群众,手机里保存着320多个乡亲的电话,经常通话问候他们,唠唠家常。

他把牧民当成自己的亲人,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想尽办法为他们排忧解难,牧民也视他为心中的好“安达”。

多年来,潘志荣下基层巡访、办案都是自带伙食,即使在农牧民朋友家里吃顿饭,他也坚持按标准付餐费,时刻维护检察官良好形象。

潘志荣坦言,出名后最大的烦恼就是说情求情的人多了,让帮忙打听案情的人多了。

但“相比于得罪人,我更怕玷污了胸前的检徽,怕辱没了共产党员的名声!”他是边疆检察的“蒙汉通”初到草地,潘志荣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旱鸭子”,对蒙语一窍不通。

他深知要想开展好工作,学好蒙语是他必须要闯的首关。

通过自己勤学苦练,他很快就能说一口流利的蒙语。

如今的潘志荣,已成为蒙汉兼通的双语诉讼专家型人才,不仅活跃在区内外的蒙汉双语培训讲台,还带动培养了一批双语诉讼业务骨干。

每天清晨六点,只要潘志荣没有外出办案或走访,达茂旗检察院的楼道里,就会传出他用蒙语高声朗读报纸的声音。

这是潘志荣练习蒙语的一种方式,至今已坚持20多年。

一本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