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金融保险

居民退休准备指数四年来首跌 滑至及格线

2017-02-06 11:01:24

业内专家认为,居民退休准备指数下跌的深层次缘由是遭到宏观经济放缓、全球居民退休准备均不足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但必须强调的是,中国居民的退休预期与现实准备情况之间存在巨大鸿沟,“家庭养老难”的窘境逐年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除依托社保等传统养老方式,居民还少不了配置几份可靠的养老保险。从社会养老体系来看,只有商业养老保险发力,真正成为养老3支柱之1,老有所养的理想才可能充分实现。

25岁⑷4岁群体退休准备指数低于平均线

截至目前,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已连续发布了4年,从2013年到2015年,该指数基本显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而2016年居民退休指数仅为6.0,刚刚够着及格线。唯一15.3%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退休准备10分充分,而认为退休准备不足以支持退休生活的群体则较2015年上升了10%。

对此,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秉正指出,居民退休责任意识变弱、退休计划完善度降落、退休储蓄充分度不足,和对获得期望收入的信心降落等实际准备情况是致使指数下滑的主要缘由。

“更深层次的缘由是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全球整体的退休准备情况都变差,居民对经济及退休后收入的预期也逐渐回归理性。”他说。

另外一方面,居民的退休生活愿景和预期整体表现较为乐观,超6成居民认为自己退休后可实现“旅游”、“陪伴亲友”和“发展爱好”等愿景。居民实际养老准备不足与美好养老欲望之间的鸿沟由此凸显,特别是25岁⑷4岁群体的退休准备指数不容乐观,乃至低于6.0。事实上,从退休准备来看,青壮年时期是最好年龄段。但在中国,由于家庭中常常只有他们正处劳动年龄,同时供养老人、抚养子女已令他们捉襟见肘,如还要斟酌未来养老的问题则更显力不从心。

养老准备可多元化配置

老龄人口的增加、未来平均预期寿命的增长等因素,无不在警示解决养老问题迫在眉睫。陈秉正表示,未来中国家庭养老需从现在起有备无患,建立养老多方“共筹模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强调,针对居民养老保障,应减少对第1支柱的依赖,发展第2、第3支柱,而第3支柱应在居民养老保障中发挥重要作用。从需求来看,大众购买投资性保险很明显是为了增值保值,为养老做准备。

陈秉正表示,中国居民对政府和个人的期望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42%的居民认为政府应为居民退休负责,35%的居民认为养老需要靠自己。从雇主层面看,中国居民退休收入来源中企业占比低于发达国家,仅占24%。他认为未来居民将减少对政府的依赖,增加对企业的依赖,企业应积极探索建立企业年金制度,与商业保险公司合作建立经济保障、退休理财计划建议和管理服务为1体的退休保障计划。“退休的准备期在15年到20年比较适合。”他提示每一个人1定要做多元化的退休计划、多元化的财务准备,可以在商业保险、储蓄、定向基金、房产等多方面进行配置。

个人究竟应当如何准备退休?同方全球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勇表示:“我也从本身角度去考量过为养老所做的准备。置业可以作为养老储备的1种重要方式,同时再持有两份高额的养老保险作为未来现金流的保障。”他同时指出,养老还触及健康、亲情、护理等多方面需求。中国居民目前遇到的窘境是“未富先老”,而理想状态是“富足而退”,2者之间的鸿沟需要充足的准备来弥补。他说,到老时如能善于“两项健康运动”、具有“两位挚爱亲友”、备有“两项长线投资”和持有“两份可靠保险”,就可以从容退休,优雅老去。

那末,居民对商业保险持怎样的态度?相干调研显示,在20岁⑹9岁居民中,60%以上自己有可能接受长时间照护,其中40岁以后成心愿购买长时间护理类产品的人数则更多。特别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重,居民对商业养老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陈秉正指出:“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现在渐渐已构成了1个老年产业,大家也愈来愈认识到金融对养老产业的支持作用。”他认为,这类需求可能会构成1种独特的金融业新分支,可以称之为“老年金融”。老年金融最少应在两方面谋求创新突破:第1个就是直接为老年人提供的金融产品,包括针对老年人需要的养老保险、健康保险、抵押保险等产品;第2个是要斟酌金融业如何支持老年产业的发展。事实上,养老需求正孕育着市场蓝海,也正是保险公司应重点调研和开辟的领域。

相干产品推荐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